图的古汉语意思,"图"字的演变与多义性解析"图"字作为汉字体系中的重要成员,其古义内涵丰富且演变历程复杂。我们这篇文章将从文字学角度系统梳理"图"字的五种核心古义及其发展脉络,包...
图的古汉语意思,图字的演变与古代用法
图的古汉语意思,图字的演变与古代用法"图"字作为汉字体系中一个古老而多义的字符,其古汉语含义远比现代汉语丰富复杂。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梳理"图"字在先秦至明清时期的语义演变,结合典籍案例和文字学分析,
图的古汉语意思,图字的演变与古代用法
"图"字作为汉字体系中一个古老而多义的字符,其古汉语含义远比现代汉语丰富复杂。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梳理"图"字在先秦至明清时期的语义演变,结合典籍案例和文字学分析,揭示其在政治、文化、艺术等领域的多重内涵。主要内容包括:字源解析与甲骨文形态;先秦经典中的核心义项;汉唐时期的语义扩展;宋元明清的特殊用法;文化意象与哲学隐喻;语义演变规律分析;7. 常见问题解答。
一、字源解析与甲骨文形态
从甲骨文考察,"图"(圖)最初由"囗"(表示范围)和"啚"(表音兼表意)组成,金文写作"圖",小篆继承此结构。《说文解字》释为:"畫計難也。从囗从啚。啚,難意也",揭示其本义与谋划困难之事相关。考古发现最早的"图"字见于西周青铜器铭文,字形像在特定范围内进行标记,暗示其与疆域、计划的关联。
二、先秦经典中的核心义项
1. 谋划、筹划:《尚书·周书》"予一人惟听用德,肆予敢求尔于天邑商,予惟率肆矜尔。非予罪,时惟天命。予敢不終朕畝?圖厥政",此处的"图"指慎重谋划政事;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"晋侯夢与楚子搏,楚子伏己而盬其腦,是以懼。子犯曰:『吉。我得天,楚伏其罪,吾且柔之矣。』子玉使鬥勃請戰,曰:『請與君之士戲,君馮軾而觀之,得臣與寓目焉。』晉侯使欒枝對曰:『寡君聞命矣。楚君之惠未之敢忘,是以在此。為大夫退,其敢當君乎?既不獲命矣,敢煩大夫謂二三子:戒爾車乘,敬爾君事,詰朝將見。』晉車七百乘,韅、靷、鞅、靽。晉侯登有莘之虛以觀師,曰:『少長有禮,其可用也。』遂伐其木以益其兵。己巳,晉師陳于莘北,胥臣以下軍之佐當陳、蔡。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將中軍,曰:『今日必無晉矣。』子西將左,子上將右。胥臣蒙馬以虎皮,先犯陳、蔡。陳、蔡奔,楚右師潰。狐毛設二旆而退之。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,楚師馳之。原軫、郤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。狐毛、狐偃以上軍夾攻子西,楚左師潰。楚師敗績。子玉收其卒而止,故不敗。晉師三日館穀,及癸酉而還。"中多次出现的"图"字均含战略谋划之意。
2. 版图、疆域:《周礼·天官·司会》"掌邦之六典、八法、八则之贰,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。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",郑玄注:"图,土地之图",指行政区域地图。这种用法在《战国策》"燕王哙既立,苏代与齐使人争权,齐使曰:『燕可伐也。』王曰:『燕可伐,何以也?』对曰:『其君好仁,其民务农,其士好勇而轻死,此三者,霸王之资也。今燕君皆反是,可伐也。』王曰:『善。』乃起兵伐燕。五旬而举之。"中表现为实际的领土概念。
三、汉唐时期的语义扩展
汉代《史记》中"图"出现267次,发展出图像绘画的新义,如《留侯世家》"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,至见其图,状貌如妇人好女"。唐代杜甫《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》"十日画一水,五日画一石"则明确指书画作品。
同时保留图谋、企图的动词用法,如《汉书·高帝纪》"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"颜师古注:"帷幄谓军旅之帐,筹所以计画,图亦谋也",此时期还衍生出法度、规范的抽象含义,《文选·张衡〈东京赋〉》"图皇基于亿载"薛综注:"图,度也"。
四、宋元明清的特殊用法
宋代"图"字开始用于图解书籍,如《营造法式》中的建筑图样。朱熹《近思录》采用"图说"体例,形成"文-图"互释传统。元代则出现"图谶"(《河图洛书》)的宗教神秘主义用法。
明清时期,商业出版促成图谱类著作繁荣,如《本草纲目》的药材图示,《天工开物》的技术图解。此时"图"的动词义逐渐弱化,仅存于"图谋不轨"等固定搭配中。
五、文化意象与哲学隐喻
中国古代"图"与"书"常并称,《易经·系辞》"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",赋予其神圣性。道教《道藏》中的修炼图谱(如《修真图》),将"图"作为宇宙规律的视觉化表达。"图"与"象"的哲学关系,在邵雍《皇极经世书》中有深刻探讨:"图虽无文,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乎是"。
六、语义演变规律分析
从甲骨文到简化字,"图"的语义呈现"具体→抽象→再具体化"的演变轨迹:
1. 早期(商周):疆域绘图→谋划
2. 中期(汉唐):图像记录→法度规范
3. 晚期(宋元后):技术图解→现代语义
这种演变与汉字系统整体发展规律一致,也反映中国社会从神权政治向世俗文化的转型。
七、常见问题解答
问:"图穷匕见"的"图"指什么?
答:此典故出自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,指荆轲献督亢地图时藏匕首于图卷中。"图"特指燕国疆域地图,是先秦"版图"义项的典型用例。
问:古汉语中"图书"与现代意思相同吗?
答:不同。汉代"图书"多指河图洛书等神秘图谱(《汉书·五行志》),唐代后渐指书籍,但直至明清,"图籍"仍常特指地志官牒类文献。
问:如何辨别古籍中"图"的具体含义?
答:需结合语境判断:
1. 接疆域名词(州、邑)多指地图
2. 与"画""像"搭配多指绘画
3. 接抽象名词(政、事)多为谋划义
4. 单用时需参考时代背景和文本类型